第171节(1 / 2)
晋江文学城首发
南帝四年的七月,一群胡人打扮的男人频繁出现淮南以北的淮水边,甚至有好几次,带队的人忍不住想要直接过河,到对面去。
但是想到自己此行任务的秘密性,为了防止自己进入淮南地界引起淮南郡的南方人的注意,带队的人还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
长日里无事,这群人觉得自己闲着也是闲着,队伍里又有个母亲是汉人的人提议道:大隐隐于市,我们不若就在淮水这边和对岸做点小生意,运些东西在淮水两岸卖,假装成在淮水边谋生的小生意人,这样对面的人也不会怀疑我们经常在这边出入的动机了。
领队听取了这人的建议,于是一伙人翻了翻身上带的盘缠,合伙凑了十几两银子,去附近的村子招了几个熟悉水性的人,又置办了一条船,做起淮水两岸沿河百姓的小生意来。
在胡人打下来之前,淮河两岸的百姓本就有来往,姻亲就不用说了,连本家亲戚在对岸的也不少。
但是自从胡人打下来,控制了淮水北岸的城池村庄,能逃到淮南的百姓都跑光了,跑不了的全部被控制起来,不准离开自己的村庄,一旦抓到敢私自离开自己村庄的人,直接处死。
于是还留在淮水北岸的百姓也被迫断绝了和淮河南岸百姓的来往,商品方面的交换就更不用说。
没有别的收入来源,老百姓只剩下中地这一个进项,官府的苛捐杂税却繁重无比,繁重的赋税压得底层人民喘不过气。
这伙胡人有着北扬州刺史的私人通关凭证,可以随意在淮北地界出入各方,他们愿意去附近当地百姓的村庄里收点本地特产,当地百姓高兴得不得了,就差载歌载舞欢迎他们来了。
在北岸收了东西,就可以去南岸卖了。
他们也聪明,怕进了上了岸就被淮南的官兵抓了,到时候可哭都没处哭去,所以他们不下船,只避开有官兵驻扎的渡口,远远地在船上吆喝,遇到有人路过就让队伍里会汉话的人出来喊两句。
大多数淮南人是听到这声音就跑的,还有十分具备责任感的淮南人当即就一路跑到官兵驻扎的渡口,对当兵的大爷们汇报敌情:来了一伙胡人,沿河叫卖,大哥们要小心他们是不是胡人派来的内奸。
消息传上去,第一时间传到了最近驻扎在淮河岸边的阿卯手里,阿卯看了消息,笑了笑,把情报烧了:傻孩子,那是我们派去胡人那里的内奸。
最后,有少部分村民私底下得到了阿卯手下的人授意,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和那群在船上的人买了些东西。
双方都不太信任对方,于是这中交易最初都是隔着几十米的水面互相喊话,一边说货物和价钱,一边说自己要的东西,等两边谈妥了,船上的人把这边的人想要的货扔到岸上,岸上的人把钱扔到船上。
等来往的次数多了,南岸这边的人就开始主动提出需要什么以前淮北产的东西,问那边能不能搞到。
淮北这边还在等盐的人一寻思,反正以后贩盐接头得是个长期生意,既然如此,他们在这里的驻扎也会是长期买卖,既然如此,和对面的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也不是不行,而且一份钱也是挣,两分钱也是挣,遂答应下来。
这群村民从船上的人那里买到了货物,就会拿到附近的县城摆摊开卖,价格比他们从淮北的胡人那里拿货的价格要高上一成。
虽然高了一成,但是他们卖的本就是本地没有却急缺的东西,真正涉及到基础生存的东西对面的胡人不会卖,所以他们卖的基本上是改善生活的东西,能有钱买这些东西的人,至少不会愁吃饭,所以这个价格淮南的百姓也都还能接受。
得到的利润由这些“中间商”和驻扎在淮河沿岸的官兵平分,士兵们平日只要到沿河地带换防就有,虽然每个人能分到的钱不多,但是总算是一份小外快,谁还会嫌少啊。
虽然要上交一半的利润给驻守河岸的官兵,但是这群和对岸的胡人做生意的“中间商”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这门生意就是人家介绍的,而且他们和胡人做交易,还要他们在背后保驾护航。
要是没有这些官兵在背后盯着,他们就是再大胆也不敢这么大大咧咧地和来自对面的胡人做生意啊,那可是胡人!不闹饥荒都喜欢吃小孩挖人心的胡人!
钱再重要,也比不上命重要。
要不是上面官府的人规定死了利润,他们恨不得和官府把利润二八分,他们二,官府八,只要能巴好官府这条金大腿就行。
但是他们淮南的官府也的确是没话说,办什么事都一板一眼,不给他们这些人搞小动作的余地,他们固然是有点可惜不能和官府的人关系更好,却也对自己依靠的官府更加放心了。
七月二十五,洗女一行人终于在淮南郡和阿卯的人会和了。
两边一会和,阿卯当即让人清点洗女带来的这批盐的成色和重量。
等看到埋藏在咸鱼底下那一把把雪白雪白的盐,连阿卯这中自恃在大贵族身边长大,眼界远超一般人的人都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我的个乖乖!”等阿卯用手捏了一点盐放进嘴里尝了尝后,更是忍不住在洗女面前惊呼,“这盐比咱们庄子上原本用的盐还好!主君这是在淮阴大展身手了!”
洗女听到这里,笑了笑,没有提霍宴去淮阴不止是为了制盐,而是问:“接头的人来了吧?”
“来了,已经在对面等了一个月了,他们闲的无聊,都在河上搞起两岸买卖了。”
“这更好,省得我们自己搭线了。带我去吧。”
阿卯点点头,便让人替洗女将这五百斤盐从牛车上卸下来,装入新的货运箱。
等这足足五百斤装好,阿卯问洗女:“这么好的盐,我们得高价卖给那些胡人的王公贵族才能赚回价来吧?”
洗女一脚踩到船上,回过头对他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不,我们卖给普通老百姓,以贱价。”
“贱价啊……”阿卯低声重复着洗女和她的商队远去的背影,神情渐渐复杂起来。
在淮河对岸等待阿卯的人带盐前来的领头人是马荣自己。
自从他将和对岸合作卖盐的好事上交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扬州刺史席献,便被席献提拔到自己身边做自己的亲兵,说是亲兵,干的却不是护卫席献的活,而是专门替他跑这卖盐的生意。
在席献看来,卖盐生意的重要性可比自己身边多一个两个亲兵要重要多了。卖盐是多么暴利的事,他这个做刺史的还不明白?
如今的北蛮王刘策治下,各地刺史在政务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各地对盐的管理政策也不同,有的地方实行官方专卖法,意思是由政府开辟盐场,炼制出盐向百姓售卖;也有的地方实行盐税法,允许百姓自己煮盐,政府征税。
而扬州刺史席献在扬州采取的就是盐税制,他是懒得自己去经营,更认为由官府来办盐场卖盐,一些原本掌握制盐技术的人说不定就不肯出来了,所以干脆将卖盐的事下放给民间,如此,收取的盐税反而比别的州官方自己卖盐还要赚得多。
但是就算他开放了扬州百姓私底下自己制盐的限制,扬州百姓仍然缺盐,市面上的盐永远是供不应求,价格高也经常买不到,连席献自己手底下养着那么多兵,都时常有缺盐的时候。
更别提北方更多州的刺史因为以前缺盐缺惯了,一旦有机会自己掌控盐场,就绝不肯把这门生意让给百姓,只准自己官卖。
由此导致民间很多有制盐技术的手艺人不肯把自己的技术交给官府,官府能掌握的制盐技术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