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刘晋听到朱厚照的话,也是笑了笑。
自己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还是要留给朱厚照一些发挥的空间,看看他这个太子殿下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来。
自己都已经点到这个份上了,相信他也是应该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做了。
几天之后,腊月初八一过,年假结束,朝廷各衙门开始上班,顺天府尹林泮就上书请辞,说自己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希望能够回家乡颐养天年。
本来弘治皇帝就准备换掉他,他现在自己请辞了,那自然是最好的,同时也是迅速的任命了大明太子朱厚照去担任这个顺天府知府。
这个消息一出,也是立即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对。
这些大臣认为,太子是国之储君,即便是参与政务,那也是应该站到朝堂上来,而不是去担任一个小小的知府,这样有事太子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觉得一个小小的知府根本就学不到多少的东西。
这些大臣是什么心思,弘治皇帝和刘晋心里面那是一清二楚。
这太子要是一步步的从知县做起,到知府,再到布政使,这一步步的做上来,到时候对于大明地方以及方方面面都会有更深的了解,对官场的很多东西都会清楚。
等以后当了皇帝,想要忽悠就不好忽悠了。
如果太子是一直在宫中妇人手中长大,在他们儒家大儒的教导下学习,在朝堂之上占着听一听大家的治国之道什么的。
这样出来的天子,那肯定是才更好忽悠的,比如弘治皇帝就是如此,大家都差点将他给忽悠瘸了。
而且朝中的这些大臣,基本上都进士、翰林院这条道路出来的,其实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执政和管理经验。
这太子都一步步的历练上来了,到时候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你要是没点本事的话,估计着有都不好混了。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反对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培育路线违背了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遵循的太子培育路线,让他们无所适从,很不适应。
但是,他们的反对弘治皇帝完全不理会,依然是让朱厚照去管顺天府,看看朱厚照这边能够管成什么样。
朱厚照一接管顺天府,也是立即开始展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制,首先就是像刘晋所说的对京城进行划区,总共分成若干的区域,根据这些区域,相应的再设置分管这些区域的衙门,级别和县衙门平级。
接着就是单独的分出司狱衙门,专门掌管治安和缉拿盗匪,设立城管衙门,专门管理城市的卫生、交通和绿化等等,设置城建衙门,专门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建设。
这三个衙门,司狱衙门是原先就有的,只是并没有单独的分列出来,置于府衙的管理之下,职责不明,划分不清,各种各样的事务极多,以至于京城治安情况并不乐观。
城管和城建两个衙门则是新增设起来的,专门用来对城市进行管理的两个新衙门。
朱厚照这边还是知道要循序渐进的,并没有一下子分的太细,而是仅仅对这三块先进行分列和管理,先试试看,看看效果和情况再来慢慢的进行改进。
大明版城管
老城区一处崭新装修挂着顺天府京城老城区城管局牌子的办事衙门处,众多身穿统一城管制服的衙役们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他们都一些退伍军人,退伍之后,朝廷也是安排他们进了官府衙门当官差、衙役、捕快之类的,至于原先的那些官差、衙役、捕快也是逐步慢慢的退掉,并且以后全部都尽可能的使用退役军人。
他们就是大明第一批城管,身穿的制服和官差的制服差不多,只不过上面多绣了城管二字,一个个站立笔直,静静的等待着太子爷的到来。
现在京城的老少爷们可都知道了,太子现在成了顺天府的府尹,专门负责顺天府,并且一上任立即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制。
单独设立司狱衙门,主要就是为了维护京城的治安,抓捕罪犯、小偷小摸之类的。
同时又成立了城管局,专门用来管理京城各处的城市卫生、秩序、交通等等,现在城管局刚刚成立,太子殿下会亲自过来检阅。
众人站立的笔直,整个老城区的城管局总共有100多名差役,一个个精神抖擞,这要是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赏识,这以后还怕没有前途。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穿着三品官府的朱厚照就龙行虎步的走了过来。
他看了看眼前的城管队伍,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本官之所以要单独设立城管局,那也是为了维持京城的交通、卫生和秩序, 现在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交通卫生也是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这老城区, 胡乱随意的占道摆摊,道路行走时不遵守交通秩序,城市卫生无人管理,无法落实到责任人和街区, 这些都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京城的秩序、卫生健康和交通秩序。”
“这是你们城管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始实行自己的职权,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是责任,也是义务。”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众多城管,内心之中微微有点小激动。
这能不能管好京城的这一摊子事情来, 这可是很重要的, 现在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呢。
“你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