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呵呵,上校先生,你认为呢?苏联号称无产阶级的祖国,而目前经过了数年战争的欧洲,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无产阶级。”艾伦威尔逊呵呵一笑,“法共一百万,意共二百万,英国本土都有十万,谁都知道苏联红军现在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怎么知道,一旦开战要征兵的群体,是跟着我们打苏联,还是跟着苏联打我们?”
“就算是德国境内,德国人和苏联人有仇,我们也不能断定德国人就热衷于复仇,没准已经被打的吓破胆了呢。”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明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要有人推一把,“其实选择题是最简单的,无非就是对和错。”
“我马上要离开奥地利了,英国要在柏林举行一场阅兵式。”艾伦威尔逊不知不觉的加重了砝码。
终于,米哈伊洛维奇开口了,“我们会在四国联合阅兵式前一天的晚上越境。我们如何让大家都跟着我们走呢。”
“大英帝国再次出卖了你们。”艾伦威尔逊直视着米哈伊洛维奇的眼睛,毫无道德的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到时候的你们,手里的武器已经全部上缴,可以说是手无寸铁的难民,一旦到达巴伐利亚边境,就直接冲过去。”
“如果美国士兵开枪的话?”米哈伊洛维奇显然有所意动,但还是犹豫的发问。
“我相信苏联人会非常乐于见到这一幕的!”艾伦威尔逊满脸的不甘我事,“这取决于美国人的选择,他们选择开枪就是镇压难民,被苏联人抨击,如果放任就必须收留你们。从头到尾英国都乐见其成,只是尊敬的米哈伊洛维奇先生,英国在当中没有作用。你只是作为南斯拉夫祖国军的领导人,单纯的为部下求得一条生路。”
“对,我应该为了祖国军的部下们考虑问题。”米哈伊洛维奇这么嘟哝着,已经决定了决心。
艾伦威尔的伸出了手,和米哈伊洛维奇握在了一起道,“米哈伊洛维奇先生,我要去柏林了,不耽误你们这一场自发的求生行动,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剩下的问题是美国人的问题,抨击是苏联人的权利,和大英帝国无关。他还要回到柏林,去参加英国阅兵式。
大英帝国好歹目前还是美国和苏联的坚定盟友嘛,当然可以首先享受在柏林阅兵的权利。
回到柏林
整个事情当中,艾伦威尔逊扪心自问,其实唯一可能暴露的地方就在于米哈伊洛维奇身上,毕竟以艾伦威尔逊比较平庸的头脑也想不出来万无一失的办法了。
不过对于米哈伊洛维奇这个人,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信心。对方好歹是上过时代周刊的人物,虽然当年的周刊封面是斯大林。米哈伊洛维奇纯粹是,美国人挑选符合自己立场的人,才把米哈伊洛维奇拿出来充数。
而且历史上在米哈伊洛维奇死后,南斯拉夫祖国军一直和铁托作战到一九五七年。可以说是一个信仰坚定的武装力量,只是恰好碰到了更加强大的对手。
在祖国军有这么强大威信的米哈伊洛维奇,艾伦威尔逊没有理由怀疑对方的坚定意志。
除了整个南斯拉夫祖国军的领导人,艾伦威尔逊觉得,应该不会有人能把事情和自己联系起来,就算是军情六局也不可能。
这就相当于玩游戏上来就给一个全景地图,艾伦威尔逊对谁可能注意到自己一目了然。他开的还是名为剑桥五杰的地图,在报告上有意的避免,不管是白厅还是克里姆林宫,都应该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
总之这一次的策划,谈不上十全十美,却也有十拿九稳的感觉。离开边境的艾伦威尔逊走之前,还专门大张旗鼓的找来了德科维奇,表示自己要回到柏林,“如果未来英国和南斯拉夫有交流,我一定会尽力申请去南斯拉夫一趟,希望到时候我们还能见面。”
才刚刚和祖国军领导人米哈伊洛维奇告别的艾伦威尔逊,此时和铁托的代表说话也一样情真意切,希望南斯拉夫不要忘记,英国在反对德国战争当中的支持,如果有什么好事,希望能够照顾到英国的经济利益。
“艾伦先生这么快就要回到柏林了?其实柏林阅兵式是不是有些仓促?”德科维奇有些好奇的道,:“不是四国联合阅兵?就算英国不考虑苏联,也可以询问美国和法国的意见。”
“一个乡巴佬,一个举手投降的国家,有什么可等的。”艾伦威尔逊撇嘴道,“我不否认美国人的实力,但是某些事情上,英国远远比美国人可信。”
德科维奇现在可以不同意,但等到边境的难民跑到美占区,南斯拉夫人不信也不行。
对艾伦威尔逊来说,历史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英国肯定没有在六月份举行过阅兵式。他还需要回到柏林,才能通过观察把握住历史脉络。
路过维也纳的时候,好像进行胜利大转进的艾伦威尔逊,又前往爱波斯坦宫,领着美英法在维也纳的外交官,拜访了苏联代表彼得罗夫。
艾伦威尔逊在爱波斯坦宫大肆自吹自擂,解决了在奥地利边境的难民问题,“没人比我更懂难民,我在英属印度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见到衣不蔽体的印度人,对于类似的粮食短缺,有着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
把比如孟加拉大饥荒的话从嘴边收回来,艾伦威尔逊从专业角度上分析了,战后重建的工作,“我们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集合,现在的欧洲,世界文明的中心和平一定会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