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荣国府上下,谁不是对自己千依百顺,他学着礼贤下士,给林如海几分薄面,这些读书人架子还越发大了。
贾赦絮絮叨叨和妻子说着话:“……没见过这般不上道的,竟然驳我的面子。”
崔氏让丫鬟热茶,并不言语,任由贾赦抱怨。
忽而帘子一掀,贾敏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披风进来,头上还顶着一个观音兜。
崔氏抬眼一看,窗纱外雪影浮动。
原来是下雪了。
贾敏接过嫂子递上来的鎏金手炉,没好气道:“人家好端端的读书人,哥哥非要把他往歧路带,仔细我告诉母亲。”
这也正是崔氏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她是贾赦的媳妇,大爷性情又那样,纵有不满,也只能心底忍者。
在女子看来,巴不得自家夫君是那样的正派人,分明君子品性,不为权贵所动,不为美色所迷,不享乐于酒色之中。
贾赦自己和东府那群一窝子坏在一处,还要想方设法,把好端端一个青年才俊往歧路上引。
贾赦悠悠坐起来,问贾敏:“……哟,妹妹几时来的。”
贾敏搓搓手,觉得手炉不够暖,崔氏让丫鬟拿去再添点炭火。
贾敏蹙眉道:“从哥哥说催妆诗那处。”
贾赦见妹妹向着外人,一股火气,蛮不讲理冷笑道:“真真是女生外向,为个不知名的小子,亲妹妹都给我脸色瞧。”
贾赦此言一出,屋里登时起了火药味,贾敏气得眼眶发红。
崔氏恐这两兄妹吵起来,那时贾赦没理,定会借着酒劲闹事,忙将贾敏推到隔壁间,赔笑道:“你哥哥醉了,嘴上没个数,莫要和他一般见识。”
贾敏忍住气,心知和醉鬼哥哥理论不清,也不想给嫂子找麻烦,又问崔氏:“母亲让我来问一问,瑚哥儿常吃的药还有没有,家中新得了一批好山参,想另配些药。”
崔氏想了想,算一算贾瑚还有多少药,又对小姑道:“老太太真是样样都想着瑚儿,上回的还有好些,配来吃不完白白放坏,先紧着你们用,等这一回的吃完了,下次一起配。”
贾敏得了嫂子的话,也不管崔氏留她避雪,让丫鬟撑着伞,又去回贾母。
而今荣国府虽然有大房媳妇料理,但贾母没有完全放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贾赦和妹子口角一事,早传进贾母耳朵里。
大儿子一醒酒,就被贾母遣人叫过去。
这样的话,莫说贾敏生气,就连贾母也气,得亏贾赦是她儿子,若是旁人敢这般议论自家姑娘。
贾母定是要派人撕了他的嘴,打断他的腿。
老母亲沉着脸:“过来,给你妹妹道歉,灌两口黄汤,话也不会说了。”
贾赦不喝酒犯浑时,也知道理,赶紧上前左一个揖,右一个揖给妹妹道歉:“好妹妹,哥哥错了,你就饶我这一遭吧!”
母亲出面说和,贾敏又能如何,哪怕心里还没气消,面上也要做出和睦样子。
当完一回和事佬,贾母疲惫的把儿女各自打发走,只有崔氏留在跟前伺候。
崔氏见贾母似乎有心事,低垂着眉眼,探出身子,试探着问:“老太太,媳妇多说一句,我听大爷说来,那年轻人品格极好,若是门第再高点,配咱们敏儿也相宜。”
贾母看一眼大儿媳,是个聪慧的,揣摩出自己的心思了。
老太太眉头微蹙,用只能她们二人听见的声音,对崔氏说:
“门第足够,瞧着是个肯读书的,就是远了点。”
这么几次,贾母也能看出林家那孩子不错,是以她对贾赦要带人学坏的事情也很生气。
但大儿子已经成家,东府那边也是一团乱,贾母不好真骂出去,给贾府的爷们平添口舌。
贾母又说:“看他是能读书的,将来往京中做官,不是难事,林家人口简单,当媳妇没那么辛苦,她父亲走的早,两个哥哥倒安排妥当,偏生还没来得及为她筹划。”
崔氏知道老太太明面上看不出破绽,实则早就把贾敏的亲事放在心上。
崔氏体贴道:“老太太,咱们大姑娘这模样性情,定然能寻个好人家,您若有心,要不然咱们想法子……见一见?”
作者有话说:
要见面了!
要见面了!
哈哈哈哈哈!
婚都没定,黛玉还很远……
我们林如海很有仪式感呢!!
……
话说250个收藏
作者菌很介意这个数字唉!
拜托拜托,点一点
不要二百五~
8 ?
◎“我们没见过!”◎
、“我们没见过!”
林如海尚不知几番机缘巧合之下,自己已经在贾母那边挂了名。
那日回来,京城里纷纷扬扬下起雪,落得满院一片白,原先秋日里那几盆菊花早就凋谢,只剩枯黄的枝丫,堆在墙角受冻。
虽然这一段时日身子有起色,林如海还是不敢出去玩雪,顺便叮嘱嬷嬷和常安都多穿衣裳,宁愿多花两个铜板去雇人来扫雪,也不要出去受冻。
林如海在屋里猫冬,苏哲和陈香等人不太出门,苏学士另有暖和住处,也不太往小院来。
常安忽而十分想念江南,但也要开春才能回。
林如海见他每日心不在焉,嘴唇都起皮上火,问常安:“这几日天冷,我也不出去逛了,你又有什么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