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2 / 2)
便念完了,但其中内容,却让众人都有些讶异。
其间,朱由榔也没有长篇大论的安抚什么,只是一件事。
闻李定国夫人刘氏两年前诞有幼女,尚未取名(古代孩子过于年幼时,一般不会马上取大名,宗室除外),天子亲赐名李海月,与皇长子朱慈煊约定婚姻。
朱由榔妃嫔周氏(历史上确有此人,朱由榔于肇庆登基后,众臣见皇嗣未立,先后劝纳两嫔,吴氏,周氏)在年前诞有一女,取名朱荧,与李定国次子李嗣兴约为婚姻。
黄河
而在之前,李定国的长子,李溥兴就已经入学上元小学,和朱慈煊做同学了。
朱由榔此举意义不言而喻
他是在给李定国足够的庇护,只要李家后代不造反,日后做一个徐达家族那般荣膺三百年的豪门,完全可能。
在此之前,随行大臣亦有劝谏,毕竟有明一代,皇后多出于平民家庭,就是为了防止外戚篡权。
如此之下,万一日后出一个霍光、王莽,又当如何?
对此,朱由榔倒是不太担心,因为这事也不是没有先例
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是不就是徐达女儿?
太子朱标的正妃,更是常遇春的女儿,人家老朱怎么不担心这个?
归根到底,外戚篡权这种事情,全看皇帝如何,朱由榔自信活到六七十岁应该还是没多大问题的,到了那时候,朱慈煊都t四十好几了,要是连外戚都镇不住,那这大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还是让李定国感动万分,几欲落泪
他知道,这份圣旨,比什么封王封爵,要重要得多。
甚至说,如果朱由榔这时候,真的立马降旨,继续加封拉拢,那才是不信任的体现。
毕竟当年,刘邦还只是汉王时,就直接同意封韩信为假齐王,难道这是大方吗?
恰恰相反,朱由榔此时的所为,才是真正在为李定国的未来,乃至于二人的身后事着想,天子这是真心希望,二人自龙场驿盟誓以来,患难八载,扶持共进的交情,能一直延续下去,乃至于后代人。
“陛下另有两物赠与武威郡王。”
正当李定国拱手俯身,一时间恍惚哑然,连谢恩都忘记了之时,那位中书给事官却是接着道
随后从身后取来用明黄锦布包好的事物
其一,乃是片残破的锦绣布帛,一看就并非俗物,但却似被刀刃划分后,残缺不齐,上面用潦草的朱笔,写有一份数年前,朱由榔在军山湖生死存亡之时,怀揣着决死之心,所书的“遗旨”。
“……朕若有不忍言事,加李定国晋王爵,总摄都督内外诸军事,节制天下兵马。”
李定国小心翼翼接过摊开,另一物却是一柄佩刀,上面虽无锈迹,却只是被擦拭保养良好,平平无奇。
但这柄短刃,李定国却是颇为熟悉,因为朱由榔以往,经常配饰随身。
而它的来历,却并非是什么御制宝物。
这是当初朱由榔在龙场驿,与顺、西诸将歃血所用的佩刀。
睹物思情,声犹在耳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亿万汉嗣,岂无材勇?”
“凡我炎黄子嗣,只要坚持气节、抗击鞑虏,便为由榔臂膀,今立此誓,天地共铭!”
“如违此誓、人神所愤,万夫所指、不疾而终!”
刀身之上,裹有一张只有尺余的绢帛,上书诗文
“胡风南渡尽草偃,大义捐嫌王出滇。
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诸葛有幸延汉祚,武穆跃马渡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