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2 / 2)
以能在北直、天津腹地搅风搅雨,便是因为所到之处,大部分都只是绿营散勇罢了,哪里是这些如狼似虎的明骑对手?
这是作为关外部落入主中原,最大的问题之一。
所以,姜瑄认为,可以让王辅臣直接突入到大同、太原府腹地,让清军疲于奔命,同时策应当地的民间抗清武装,分散清军兵力,以达到破局情势。
之前按照文安之的规划,西路战场,能维持战线,牵制正白旗,就算是合格;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渡河开拓部分阵地,以求未来攻略山西的过程中,能有前进基地,拖到中、东两路军主力北上席卷中原,便是出色了。
而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在两路主力北上渡河之前,就独立光复山西。
这个挑战实在不小,但西路军上下还是想试一试,这次王辅臣的突袭,就是一次机会。
-------------------------------------
大同镇以北,大约百里左右的长城段,就设有九个堡垒,正白旗兵力实在有限,只能在每个堡垒留下五百绿营兵驻守,并设五个佐领,负责监督,并以骑兵巡回,用以对付从外围突入的明骑。
想要不惊动驻守在大同镇的正白旗护军营,的确有些麻烦。
王辅臣选择从阳和卫方面绕行,只不过要从那边进去,就必须从察哈尔地界过去,颇为惊险。
之前王愬几百轻骑横跨察哈尔数百里草原,遁入北直,察哈尔诸部就被清廷申斥了。
如今察哈尔八旗虽然一大半兵力都被调入北直,加强稳定北直局势,但察哈尔两黄旗几附属的许多余丁,都被动员了起来。
王辅臣这一千五百骑说多不多,但说少,在草原上也不难被发现。
不过文安之还是有办法的,派人通知了土默特诸部,希望对方能派遣人马,向察哈尔部施加压力。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土默特又不是明军编制,也是要有条件的,文安之将察哈尔中旗的大片牧场都提前许诺给了对方,当然,这些只是空头支票,更实际的是五百口铁锅,茶六百石,另蜀锦五十匹、丝绸百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得到许诺的土默特三部,共出约三千骑,从归化城东进,扑向察哈尔诸部的核心,位于察哈尔中旗的官山。
这里是察哈尔诸部每岁议事之地,又名议事台。
收到消息后,察哈尔各部立马神经紧张,动员可用兵力,与对方周旋。
而王辅臣则带着一众明骑,一人双马,迅速贴着长城外围,越过草原,抵达阳和卫关口——阳和口外。
战斗的顺利程度超过了王辅臣原先的预想。
阳和卫内,根本就没有多少清军守兵,一千五百骑兵几乎是以势如破竹之态,就破了阳和口,一路南下。
途中遇到的清兵,基本上都是衣甲不全的绿营散勇。
让明军没想到的是,随着战事延伸,清廷财政的崩溃,绿营兵的溃逃和败坏,超乎了原先的想象。
中路、东路前线那些绿营兵,已经是清廷绿营力量中,最为精锐的一批了。
而这些留在山西、北直腹地的绿营,早已缺员严重,十不存六,剩下的也大多粮饷单薄,勉力维持而已。
故而一千五百明骑,竟是都没有遇到抵抗,就在山西腹地奔驰上百里,直抵大同镇东侧的白登山。
当大同镇内的阿济格听闻明军突袭的消息时,已经是两日后了。
急忙令正白旗护军营分出一个参领,追击来犯明骑。
王辅臣十分大胆的,在距离大同城外不到五十里的地方,给追击的正白旗骑兵,来了一次回马枪。
一千五百本来加速南下的骑兵忽然折返,在白登山南侧,与清骑对决。
王辅臣这厮人品虽然糟糕,但打仗却实在彪悍,早在当初大同军时,就能把八旗兵打得风声鹤唳,更别说此时的明骑比当时还要精锐。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王辅臣便斩对方一个佐领人头而还,所部挫退清骑近二里,追逐斩获数百,逼退敌骑,方才继续南下。
与此同时,经过数月鏖战,在河曲地区站稳脚跟的光复右军,进逼山西镇,西路战场,战局开始转入激烈。
而南面,刚刚取得了决定性战果的中路、东路军,已经齐齐北上数百里,李定国兵锋席卷鲁南,在榆园军的策应下,几乎没花多大功夫,就占领了整个兖州府。
图海自丰县,带着朱之锡手中那几千残兵,哪里敢和李定国正面碰撞?早在瓦克达还没死的时候,就已经往河南方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