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妈我吃第一份德国猪脚啦02(4 / 10)
x口还是饱饱满满的情绪,我努力缓着气,压着声音里的沙哑先是点点头,被愤怒冲昏头的脑袋慢慢静下来。
我惊讶开口,「你也是台湾人吗?」心中已经有八成的笃定。
他微笑的样子温和如风,带着释然与感动,却是与我相似的感叹,离乡背井的我们遇见一个同乡人多麽不容易。
还是在这麽熙来攘往的市厅广场对面、一般公车站牌旁。
这份恰好的相逢来得又急又暖,给人触电般的震动。
「对啊,我刚来,你也是接下来在这里读书吗?」
「没有喔,我是即将离开啦。」终於松懈神经下来,我笑咪咪,「你得苦难才要开始呢。」
苦难,折磨。这样有些浮夸重量的用语,他却感同身受的点头,惊疑之际,我不厚道的好笑。
他垮着脸,「我一开始申请签证还被拒签一次,後来同样资料再交一份。」他摊了手,「然後通过了。」
「哎,要麽他们缺钱,要麽人员当天心情不好,你倒楣啦。」一次读书签证申请就得缴超过两千元台币。
「你是来念什麽呀?是交换还是研究所?」虽然笑着,还是不忘关心,只因为这份亲切膨胀在x口,呼之yu出,抵挡不了。
「医学系,大学。」
「哎——听起来就超nve、超辛苦的,也是念七年吗?」
「六年,没意外的话。」
仍然在震惊中无法回神,这里是德国呢,不是英语系国家,他却如此勇敢也如此优秀,申请了医学系并且核可了,甚至,已经踩在这片土地上了。
翻来覆去都是词穷的那几句话,好厉害、太可怕了、你加油。
我与他分享了我的经历,我的离去也意味着三个台湾人的离去,兴许,这个小城市,指示下他这麽一个台湾人,要在这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竟然替他酸楚,脑袋一热,留了许多资讯给他,像是台湾学生的交流网站、社群网站。
只愿他不要有自己一开始那样的荒腔走板,磨光了意气风发。
我忍不住cha话询问,「你怎麽知道我是台湾人?」
他抿了嘴,不带恶意的笑起来,「因为偷听到你讲点话啦,你有些话用了台语,这不是就毫无疑问了吗?」
恍然大悟的同时,我们一起毫无顾忌地笑出来。
这个冬季的giessen有两个萍水相逢的台湾学生,明知道未来不会再相见了,很难再相见了,一面之缘留下通讯又是稍嫌刻意了,陌生的两人,笑闹的这一刻却是心意相通的。
未来的日子会有很多苦拉拔你成长,我会一直记得你,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你,连容貌都记不清了,但是祝福你,至今一切安好。
一个多月来难得的成长,大约是看见亚洲人脸庞会多几眼打量,犹豫片刻会上前搭话,从前我不是这样主动开朗的x子。
我居住的学生宿舍是190号,在grunberrstrasse的最尾处,从heyweg下了公车需要再走至多十分钟,不远不近,深冬便是难捱。寻常的车程是托着下巴发呆,窗外高深的树丛跑成一行枯h的笔墨,我不是刻意仿着乘客的习惯,他们大多不低头紧盯着手机的,与朋友聊天或正襟危坐或翻书,这般生活景与台湾截然不同,现实里我是舍不得一个月仅有的网路流量,只好失神望着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窗外景。
双手都近卡其se的长大衣口袋,跳下公车站稳,余光瞥见一个nv生左支右绌抱着棉被枕头与零星日常用品,三两个高挑nv生与裹着围巾的男生独善其身的经过,彼此眼里都是下了外国人的注解,怪不上谁没有同情或善心,这条回宿舍的路并不长,我却知道,如果可以,我祈愿可以走得更加顺遂安稳,加快脚步抵达她身侧,过於焦急紧张,忘了先以英文当作开场白,脱口而出是清晰的中文,小心翼翼询问需不需要帮忙,她眼里晕满讶异,最後归於安然。思绪是十分简单的,这偏远街道出站的不离十是同个学生宿舍的。
也许对於别人是多麽举手之劳的一小步,我却觉得自己跨出了世纪大脚步,也不知道是什麽窜起的念头泯去最後的踌躇。
两人都羞涩腼腼,轻描淡写的问候填补空气里的轻微尴尬。
亲近的抱怨起这间学生宿舍没有提通可以过冬的棉被、抱怨房间内方形的大窗没有帘子,也叹息洗衣机太难c作了。
「羽绒被太贵了,我花不下去。」
「那你怎麽办?再来冬天睡觉会很冷的,这里会下雪啊。」
我笑嘻嘻,似乎带着不经世的无知与洒脱,「我在超市特价区买了一件20欧的毛毯,够啦,我从台湾带了暖水袋,充电的那种,藏在毯子里,再开暖器,很暖的。」
「不能感冒了啊,这里看医生不方便,听说要排几个礼拜,这就算了,应该也要不少钱,也不知道缴的学生保险管不管。」
「不会啦,我也有待感冒药,真的幸好宿舍暖器不用多收电费,不然我又要陷入人生难题了。」
说的都是这些日常琐碎,柴米油盐,一点也不jg细。
「但是不b较不知道,我学长ch0u到的宿舍是靠近学院那边的,那里有棉被啊,我就是当时听他说了,很安心就来了,打开宿舍的时候根本怀疑自自己的眼睛。」
被我的形容逗笑,她笑得理解又共感,「我还以为棉被要去申请,结果是要自己买。」
「跟我住同一栋但不同层楼的学姊有买棉被,她打算之後来开钱再卖给在法兰克福长居的其他留学生,如果需要,我也把资讯给你,多少换回一点钱,不无小补。」
我们在宿舍大片邮箱前交换联络资料,回到房间我立刻将资料贴给她,後来的我们几乎不联络,也不感到遗憾,有一段路我们一起走过,说着熟悉的语言,已经是难忘。
这条heyweg延伸至grunberrstrasse190号的路是单调静谧的街。
只有公车停下、经过的几分钟会掀起些许嘈杂,大多仍是踏过落叶与擦过石子的脚步声。
我很喜欢这条不jg致也不热闹的街,它平凡无奇的倘在住宅区内,赶课时候会疾驰跑过、旅归时候会拖着疲倦步伐,百般无聊时候会散散漫漫延街走,信步去下一站站牌距离处的超市。
一次,後方一个nv生用中文喊住我,眨着眼睛,我半信半疑驻足,深怕是会错意。似曾相识的脸庞在眼前放大,她走近了,我见过她,听说过她,一时间却没有记起她的名字。原来是学长暑期语言课程认识的朋友,挠挠脸,我有些脸盲,众里没办法很快认出她,她却猜出是我,x口漫起感动,带着电流似的沿着血管窜满全身。
她在家乡本科是德文学系,因此语言能力绰绰有余,也因为领的签证与我认知的学生签证不相同,她可以踩在模糊地带里找一份简单工作,她说她在一间餐厅帮忙,赚点外快。
沿途东拉西扯的聊,说起旅行中对吃的想像与期待,忍不住失笑,像是英雄所见略同,是的,都让我们想念的珍珠n茶,分享法兰克福和杜塞道夫的经验,没藏住骄傲的是,台湾的还是好喝的多。
「你煮过饭没有?喔那个lidl的米真的是——」
「他们的米超难吃!」
「我那时候买的是最便宜的,我想说是不是这个原因,结果我学姊买的牛n米也不好吃,哎,真的,根本不是我们胃口。」
「牛n米通常他们不当做饭,算是我们在国内会吃的麦片那样。」她耸了肩,「但是除了义大利面条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