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 / 1)
这一路走来,他近乎绝望,无人在意奏疏的内容,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若太后娘娘再不在意,那大干朝是真的要完了。
姜迎欢打开那封奏疏,上面清清楚楚记录此次浙江大水受灾的七个县情况。在此之前,下面呈上来的报告是已经解决了灾情,安置好了受灾百姓。
而在张扉之的奏疏里,情况截然相反,百姓流离失所,官府的仓库里不仅没有存粮更没有银子,仅靠朝廷的救灾拨款远远不够,更别提这笔银子落到底层百姓身上已被层层克扣过。
张扉之身为小小的知县,实在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这才冒死上京上疏。
这也让他看清了官场上的勾结,那些人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想得永远是自己能从中获取多少。
一开始,张扉之去求见比他高一级的官员,最初还能得到接见,后来别人弄清他的目的,便不再见他。
张扉之只能上疏,可他官太小,奏疏石沉大海,更别提有些人根本就不想让他的奏疏传出去。
没办法,张扉之只能继续去求见,等到本地的官员都求了个遍,他更加认清现实,但他不能放弃,他若是放弃了,还会有谁在意那些百姓呢?
于是张扉之有了上京的念头,他没有人脉,贸然去求见其他官员往往是闭门羹,更别提底下有人想要把这事压下去。
张扉之辗转至今,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不抱希望去求见裴青玉,没想到这次成功了,裴青玉不仅愿意见他,更要带他去见太后娘娘。
其实,在他们官员私底下,对太后娘娘是不信服的,更别提她的爪牙裴青玉,就算张扉之官小,他也有傲气,觉得他当的是大干的官,忠的只能是皇上李恆舜。
可张扉之都见不到他的上级,更别提见他的皇上。
看过奏疏,姜迎欢心中了然,这群人胆敢欺君罔上!虽有怒气,但现在不是发作的时候。
“奏疏哀家看过了,你起来吧。”
太后与小宫女(13)
“谢太后娘娘。”
张扉之终于可以直视那高座之上的女人,她看起来极为年轻,但威严庄重,纵使美貌,也叫人不敢生出亵渎之心。
她从台上走下来,随着她的动作,张扉之得以平视她。
姜迎欢看着他道:“张扉之。”
“臣在。”张扉之微微侧腰弯腰,恭敬地等待她的吩咐。
“你这一路辛苦了,让裴青玉替你找个住处安顿下来,先休息一段时间,待哀家查明真相自会为你正名。”
“谢娘娘。”张扉之感激地看向姜迎欢,早听闻太后体恤民情。先前张扉之还带有偏见,觉得是做戏,这下真轮到自己头上,张扉之才知这种体恤的可贵,那些同样是地方父母官的人连问都不问。
张扉之被先行带下去,裴青玉并没有跟随他一并离开,而是交由手底下的人去做,他知道姜迎欢这边还需要他。
送走张扉之,姜迎欢动身前去议事厅。
坐于步辇之上,她问跟随在旁的裴青玉:“通知宰相以及诸位大人了?”
“回娘娘,已经通知过了。”
而后若有所思道:“哀家没记错的话,浙江巡抚可是叫吕维?”
“是。”
“当过崔兆的门生?还是崔兆举荐他担巡抚一职。”
“是,娘娘。属下查过,此事崔相应当不知情。”为了能帮姜迎欢分忧,裴青玉会提前做很多工作。
听此,姜迎欢缓缓勾起嘴角,流有一丝讥讽:“应当?他最好是不知。”
这下不管崔兆知不知情,姜迎欢都抓到了他的把柄,这令她不由得心情畅快。当然了,她并不觉得这样就能扳倒崔兆,只是会让她心情好罢了。
姜迎欢到达,几人已在等候,她入座,等了一盏茶功夫,还未见小皇帝李恆舜的影子。
“裴青玉,你没派人通知皇上?”姜迎欢也不恼,淡淡问道。
“回娘娘,通知过了,兴许是陛下有事耽搁了。”
“那便再等等吧。”姜迎欢捋了一下袖子,换个姿势坐,扫了一圈厅内同样坐着的大臣们。
她不介意李恆舜不守时,他这个皇帝越是不靠谱,越能衬出她的稳重。
离姜迎欢最近的左相王安和开口:“太后娘娘,不知您急召臣等所为何事?”
他是姜迎欢一手提拔,勉强算是她的人。
“此事不小,等皇上来了一并说。”
右相崔兆也说:“娘娘,若是有要紧事,不如让臣等先行商议,等陛下到了再告知,国事为先。”
姜迎欢看向已七十五岁高龄的崔兆。他老得整个人都有些浑浊,看着老糊涂了,实际比谁都精明。
在座更是没一个简单的,全都眼观八方,耳听六路,消息灵通。姜迎欢来之前见了谁,怕是早就知道了,什么事也猜得八九不离十。
如此一来,姜迎欢便不卖关子,将张扉之的奏疏传下去,让他们自己看。
众人看过后,都没说话,在等崔兆或是王安和先说。
奏疏最终传回到崔兆手里,他看向姜迎欢。
“太后娘娘,底下的人竟敢做出此等事,该严查。”
“是啊,好大的胆子。”姜迎欢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先帝才走没多久,底下就出了贪官,看来是把他的教诲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