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被吓怕的崇祯(2 / 2)
。
在宣镇,对于这样的事情是明令禁止的,只要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绝不留情。
可要是放在大明,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
这年头,如果一个普通的商人上面没有保驾护航的官员的话,挣得再多,也不过是一些贪官污吏养的肥羊罢了。
不过是人家选择什么时候吃掉的问题。
大明的商业只不过是依附于士绅阶层的傀儡,是一种畸形的商业,算不上真真正正的商业。
宣镇的商业和大明的商业相比,就显得自由多了,没有了贪官污吏的盘剥,活力比大明的商业不知道强盛多少倍。
商业活力强,收的商税就多。
不仅仅是在商业上,赵文对于工匠也非常的看重。
在宣镇,工匠不再是贱籍,乃是和普通百姓差不多的自由民。
如果官府要征集工匠干活,官府就必须要付给工匠工钱。
这种事情在大明,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除过以上的种种之外,还有学堂、农业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宣镇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崛起到这种程度。
大明和宣镇相比,大明就像是一个行将入木的老头,而宣镇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少年。
其实说白了,就是赵文在宣镇重建了一套和大明完全不一样的秩序。
崇祯再次翻看着奏折上的内容,越看心越凉。
良久之后,崇祯看向孙传庭,“以你之见,大明想要剿灭赵贼,就必须要走宣镇这种路子?”
“陛下,宣镇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成长到这种程度,正是因为他在宣镇重建了一套秩序。
朝廷如果想要彻底的击败赵贼,就必须要学习赵贼的方法,富国强兵,从根子上改变现状。”
其实孙传庭非常想对崇祯说,如今的大明已经烂到了根子上,不挖骨疗毒,恐怕是不行的。
可是,这种话孙传庭不敢对崇祯说。
孙传庭在奏折上写的也就是将大明和宣镇处处比较,让崇祯自己总结。
其实孙传庭还有一件事情没敢写上去,那就是大明的宗室问题。
如今的大明宗室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这些人每年不仅不交税不说,朝廷还要给他们发俸禄。
一个个的坐拥无数良田,却只进不出,朝廷每年发给他们的俸禄都已经超过一年税收的一半了。
但宗室问题毕竟是崇祯的家事,如果孙传庭冒然提出这个问题,万一惹得崇祯不满,那可不妙了。
“你这个办法好是好,可是如今的朝廷不仅仅是这样做就能行的。当年张江陵推行一条鞭法的旧事就在眼前,朕不能不谨慎啊。”崇祯有些犹豫的叹了一口气。
“陛下,草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消息,说宣镇现在有一种非常厉害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不用牛羊,只需要煤炭就能拉动。
这种交通工具被称为火车,它能拉动几万斤甚至是十几万斤的货物。而且速度还非常快,按照报纸上说的,如果从宣镇到京城,也就是四五个时辰,最多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就能将这些东西运到。
刚开始的时候,草民并不相信,可是草民问了问去过宣镇的商人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是真的。如果这种东西用来运送兵力,恐怕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将十几万大军运送到京城城外。”
孙传庭此言一出,整个御书房中的人都惊骇起来。
崇祯的身体更是不由自主的哆嗦了起来,他指着孙传庭,哆哆嗦嗦的道:“你说的是真的?这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东西吗?”
“放肆,无耻草芥,竟然在这里信口开河,恐吓陛下,你有几个脑袋?”高起潜站了出来,指着孙传庭开口喝骂了起来。
李长庚也急忙皱着眉头看向孙传庭,沉声喝道:“陛下面前岂能口出狂言?赶紧闭嘴!”
火车的事情在宣镇也不是一件保密的事情,宣镇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所以孙传庭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足为奇。
孙传庭轻瞥了高起潜一眼,接着朗声道:“陛下,草民愿意用草民的项上人头担保,这件事绝对是真的。这种火车在宣镇人尽皆知,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
崇祯额头上不断的有冷汗流出来,他一脸惊恐的扶着椅子的扶手,勉勉强强的让自己坐在椅子上,“这这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岂不是说,赵贼想要攻打京城,只是片刻之间的事情?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将京城拿下?”
崇祯第一次感觉到恐惧,第一次感觉到无力。
就算当年建虏兵围京城的时候,他也没有这么恐惧、无力过。
他身上不断的有冷汗流出,一想起那种一天之内投送十几万兵力的火车,崇祯就害怕的厉害。
“陛下,也不是。听说这种火车必须要在专门的铁路上跑,要是在普通的道路上,根本就跑不起来。
而宣镇到京城并没有铁路,所以这种火车目前来说也不可能会出现在京城城外。所以,还请陛下放心。”孙传庭一见崇祯这个样子,急忙解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