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走自己的路碍着谁了(1 / 2)
谈话类的综艺节目,在这个时代是很流行的。
因为公众想要了解一个名人,除了八卦媒体,也就剩下电视节目了!
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观众最爱看明星访谈!
《背后的故事》、《文艺人生》、《静姐访谈录》之类的节目,每周播出,收视率都高达百分之十以上…
互联网没有介入,或者说自媒体时代没有降临之前,普通大众接触明星的渠道匮乏,明星也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真实面貌的出口,而电视访谈节目是最直接的渠道!
当然,《对话》并不是那种挖掘明星热度的综艺,人家的定位是严肃对话节目。
……
“张俊生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人,他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讨论,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众冲破!”
主持人:“当张俊生成为一种现象之后,很多学生崇拜他,但也有很多成年人非议他、质疑他!”
“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
“但我认为张俊生想想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作为个体,并不会对现有教育制度造成多大的反思,因为大多数人还是会按照现有的制度去进行…”
候场区,张俊生有点目瞪口呆,他什么时候成了一种现象了?
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
“你不要紧张,他们不会对你做什么的,那俩专家都是专业的,我感觉他们是认可你的!”
徐麦丽小声安抚…
“…不是,我没有紧张,就是挺奇怪的…”
张俊生扭头笑了一下…
徐麦丽不说话了,霞飞双颊。
要死、要死,太帅了,太暖了…
“我只是想说,我们进来在这里,并不是想关注张俊生这个人,他作为独立个体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他不会对我的生活带来任何影响,我们之所以坐在这讨论他,是因为他对社会、家庭、包括教育制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位观众说到了点子上…”
“要出场了吗?”
这是很好的出场契机,张俊生问了下徐麦丽,后者摇头…
这尼玛已经过了二十分钟,要录制多久?
“我想说,所谓《三重门》,指的就是初中、高中、大学,如果你不经过这三重门,可能你永远是个毛毛虫,或者变成飞蛾…”
“你觉得张俊生是毛毛虫还是飞蛾?”
“我觉得他…突击变凤凰了吧!”
现场哈哈大笑…
“我跟他父亲以前是同事,那阵子流行下海,他去开超市,我就做了出版生意,《三重门》这本小说,张俊生一开始没有投到我们的出版社,是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俊生写了一部小说,让我看看什么水准…”
“我读了一遍,确实很震惊,因为文笔很老练,一点也不像十七岁的少年写出来的,颇有一种钱钟书的感觉,我是做图书生意的,当下就决定刊印出版,没怎么宣传,一周就卖了十万本,然后加印了二十万册,没到两星期,又很快脱销…”
“那你觉得生活里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安少阳稍微想了一下:“很有主见,很有前瞻性,我总感觉他要是做生意的话…”
“可是,前段时间报纸上不是说他败家嘛,三千万…”
“瞎说,他花的是自己的钱,而且动漫技术的引进都是以百万为基数的,就比如3d渲染,就那一项技术,花费了至少一千两百万,还是因为找到了渠道,一般人想要引进根本,有钱都买不了!”
安少阳不满的看了眼主持人,顺便补充了一句:“而且,迪士尼、环球都表示对这个动漫项目很有兴趣!”
“好,说到这,我想大家差不多已经了解张俊生了,来,掌声有请张俊生!”
……
“加油!”
徐麦丽看到张俊生走了出去,小声鼓励了一句…
可惜,位面之子已经踏上了征服的道路,压根没有听见…
“张俊生,刚刚大家的讨论,你都看到了吗?”
“嗯。”
“有没有感觉自己像个名人?”
“没有,我土鸡!”
张俊生笑了笑,看了一眼刚才各种贬低他的那位妇女…
“你之前不是长发吗?”
“每天要洗头,长发很费事,干脆就剪了!”
“你前两天报考了电影学院,为什么呢?”
“我本来就对电影很感兴趣,再加上考电影学院对文化课要求不是很高,我应该能考200分…”
现场又一阵大笑…
“你休学,家里面知道吗?”
“知道呀,不知道的话,怎么给我办转学手续!”
“那他们生气吗?”
“还好吧,他们想送我去澳大利亚或者英国读书,我没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呢?”
“不喜欢上学的感觉吧…”
“那你喜欢什么呢?”
“很多,电影、音乐、篮球、足球,偶尔会跟我爷爷下几盘象棋、围棋…”
“你有什么问题的话,会跟父母交流吗?”
“…我暂时还没有遇到什么人生抉择的问题,反正我吃喝都在家里,我的任务就是带我妹妹…”
“那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呢?”
“做影视这一块吧。”
“要是版税花完了呢?”
“很难,我版税很高的。”
“听说《小王子》一本书,你已经创下了内地版税最高记录,方便透露一下多少吗?”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的版税是我妈给我的,她会扣一部分说是给我存着…”
“我们打探到的消息是八千万!”
场下一阵哗然,包括之前装逼的那位妇女…
“…《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她的版税是4亿英镑,詹姆斯帕特森、史蒂芬金、伊万诺维奇这些畅销书写手,他们的版税都高达4000万美金以上,我跟这些人比较起来,差的很远…”
“你觉得自己有文学上的天分吗?”
“…还行吧,至少我觉得我还可以…”
“我们说《三重门》,初中、高中…”
“不是,《三重门》的名字的是我看《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时候想的,当时取名就是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化一点,翻了《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你都读过?”
“都看了几遍,我对能流传好几千年的文学都很有兴趣。”
“有什么收获吗?”
“呃,写东西的时候,引用起来不会出错…”
“你最近还在写东西吗?”
“…在写,我每天都写啊,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博客,每天固定更新一千字!”
“我是说小说!”
“…在构思,主角是我妹妹!”
“名字是什么呢?”
“这个保密吧,可能就叫《小屁孩日常》或者其他的名字…”
……
“好,这边好几个观众在举手,来,请说!”
是那位‘土鸡变凤凰’:“我看过你的书,首先觉得十八岁的小伙子,写出这样的书,我觉得非常地不容易。但是我就想说:你只有十八岁!也就是说,从你真正地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