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节(1 / 2)
他们也有设备制造技术,也可以单独做研究,前提是再重新制造设备、复刻爆炸事故的实验,其成本也超过50亿美元。
这样做还不一定有结果。
上一级召开会议的时候,有官员是这么说的,“我们花50亿美元重新制造设备,复刻爆炸事故,最低需要耗时三个月以上。”
“到时候,也不一定能得出结论。”
“相比库博、詹姆斯,或者说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我更加相信王浩,他才是这个领域最顶级的专家。”
一个是极大可能没有结果,花费50亿美元。
一个是极大可能有结果,花费60亿美元,还能和王浩团队进行一定的合作。
他们做出了选择,但直接60亿美元支持‘事故调查’实验,即便有物理发现也是湮灭物理基础。
这么大手笔的研究基础物理?
太亏了!
所以,他们想到了‘国际湮灭组织’。
……
比尔-布莱恩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得到有关事故的第一个信息,竟然会是……要钱!
二十亿美元?
“别开玩笑了,我们参与事故调查还要拿出20亿美元?”
“真是异想天开!”
“他们真是不讲道理了!”
尤尼尔-诺沃提尼则是道,“你要看重点。他们需要进行一次复刻爆炸实验,让我们参与,20亿美元是参与经费。”
“而且,王浩也会参与。”
“上面说,实验可能会发现一种人类从未发现过的物理现象……”
“如果真有这种物理现象呢,如果这种物理现象会是一种新发现、新技术呢?到时候,他们都知道,只有我们不知道。”
“他们两个机构都可以进行研究,我们连知道的资格都没有。”
这确实很重要。
当事情传到了其他国家,就感觉自己是在在‘前沿科技’领域方向被‘抛弃’了。
这怎么能行呢?
任何一个国家、机构,都会希望发展前沿科技,掌握最高端的技,才能够在未来发展竞争中保持优势。
否则,还怎么维持现有的利益?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顿时得到了不少支持,也开始接触商议加入到复刻爆炸实验之中。
最终,湮灭组织确定拿出20亿美元来支持实验,同时,让他们的科学家也参与进去。
在20亿美元中,10亿美元是湮灭组织出资。
另外十亿美元则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出资,因为项目组对湮灭组织有‘支持欠款’,多拿出十亿美元也算是‘还账’了。
……
当合作事务全部谈好以后,复刻爆炸实验就成了一项国际合作的研究,主要出资方是湮灭组织和格鲁姆湖项目组。
他们总计拿出了60亿美元。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提供设备,核工程研究所提供核反应堆技术。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格鲁姆湖计划项目以及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三大机构携手进行一项实验,还有来自三十七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实验成为了真正的重大国际合作。
合作还在准备过程中的时候,大量的媒体开始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三家湮灭力场机构通力合作,全世界携手研究调查事故原因,这必将成为湮灭力场研究史的重要时刻!”
“三十七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419事故调查团’,由此可见,学界对于事故的重视。”
“实验将会在种花家北部沙漠地带展开,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会将会参与到研究中……”
“这次合作之后,事故的神秘面纱就会被解开……”
“我们期待……”
“据采访得知,著名的王浩教授很可能担心复刻实验的负责人。作为湮灭理论的开创者,他将会率领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起研究湮灭物理……”
大型会议,实验开始——爆炸发生了!
一项国际通力合作的实验研究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但这一次的实验研究,已经有了现成的设备和材料,也有成熟的和核反应堆技术支持,即便是没有其他的国家的参与,王浩团队联合核物理研究所同样可以完成实验。
所以实验的准备工作进展非常快。
好多特别过来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团队,来到以后就发现没什么事情可做,只需要等待实验开始就可以了。
既然是国际合作的研究,还是要分配工作的。
这成了最繁琐的事务。
两周后。
所有的团队都已经来到了实验地点,设备和材料也相继的运送过来,项目组就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这次会议就是确定工作的分配。
会场是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大型基地里,蓝色的外围和顶棚显得有些粗糙,但两周能在沙漠深处建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前来参与实验的人很多,科学家数量就超过百人。
这还是严格限制人数的结果。
当得知有机会去种花家,和反重力研究中心一起进行‘湮灭力场爆炸’时候,好多科学家都抢着报名,每个人都知道机会来之不易。
国际湮灭组织来了二十几人的团队,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来了近三十人,剩下的则都是国内的科学家。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参与度反倒不高,来的就只有王浩、何毅、肖新宇等十几个人。
其他都是核物理专家、电磁专家。
这主要是因为,叠加力场制造强湮灭力场技术,早已经被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淘汰了。
现在的实验研究是针对爆炸,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再检测各项数据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基础的物理分析。
这些完全用不到向乾生、刘云利等人。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参与实验的人员中,除了王浩、何毅、肖新宇,其他都是工程师类型的人才,或者干脆就是普通的副研究员,并不了解真实的强湮灭力场技术,让他们来这里一则是培养人才。
二则,也是保密相关考虑了。
复刻实验参与的人数太多,就很可能会出现技术泄露的问题。
在会议开始之前,学者们都在会场里讨论着,他们都对于实验非常期待,也分成小团体互相交流着相关的研究问题。
针对湮灭力场的研究,国际上召开的学术会议很少。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保密,掌握技术的机构都不会轻易泄露,即便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有一点可能涉及到‘技术’的发现,都只会设定为保密,而不是公开出去。
另外,就是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没有发展起来。
最初种花家号召成立湮灭物理的国际组织,倒是有一些国家相应参与,但组织的主导权却是个问题。
一般来说,掌握最高端技术的国家和机构,肯定会拥有相关研究领域国际组织的主导权。
但是,种花家主导不被接受。
当时成立的国际组织自然就不欢而散,后来就又有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湮灭组织倒是发展起来了,却连主导的阿迈瑞肯都自己单独研究,并开启了550亿美元庞大经费支持的格鲁姆湖计划。
这样一来,湮灭组织的存在就如同鸡肋。
不过湮灭组织的影响力还是有的,毕竟组织成员国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