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节(2 / 2)
九月,秋风萧瑟,天气略寒。
不过中原各地迎来了一场丰收。
周牵率十余万奴隶埋头苦干,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将许下屯田与淮北屯田连接起来,良田纵横数百里,从许昌绵延至寿春,一场丰收就收七百万石粮食,还是以稻米为主。
黄河两岸则多种粟与麦,同时迎来丰收。
这也算是近十年以来,难得的好年景。
有这些粮食的支撑,梁国物资大为充实,不再有百姓逃亡江东,人心越发稳固起来。
曾经消失的商贾又开始盛行起来。
百姓闲暇之余,也会打打猎,采摘山货,到城池里贩卖。
而许昌、邺城、广固、郓城、彭城等大城开始出现大商贾,生意范围扩充至代国、江东、燕国、并州等地,互通有无。
在李跃的理解中商业能更快促进国力复苏。
毕竟很多东西官府弄不到,这些商贾却神通广大,什么都能搞来。
代国的牲畜,江东的劲弩,燕国的优良战马,市面都能见到。
不过,王猛却对此大为反对,接连上表,“国家当以农为本,商贾逐重利,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为能事,伤国家之根本,此风绝不可涨。”
这还是李跃与王猛的第一次观念不合。
重农抑商,历代皆是如此。
商鞅颁布法令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西汉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晋朝令商贾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
李跃不置可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商贾也是一柄双刃剑,至少目前能快速提振国力。
但王猛的上表很快又来了,“管子云: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殿下大开商贾之风,民皆逐利,谁治耕桑?商贾易收买,出卖国家,还望殿下多多思量,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