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1 / 3)
在驻兵林虑的这两日中,刘承祐亲自接见了好几波本地的县望宗族与一些闻讯来投的“义军”。说是义军,实则就是一些打着抗击契丹旗号的匪盗、草寇罢了,不过,显然河北的“抗战”事业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了,尤其在契丹人准备撤离中原的消息传开之后,抗击胡虏的氛围,已然营很不错。
夕阳西下,凉风吹过,城池周边的山林,树摇林伏。站在林虑城头上,刘承祐习惯性地朝着东南方向望去,平静的目光中掩藏着些许期待。
“殿下,既已出得太行,何不直接进取安阳,占住相州?”身边,见刘承祐又在神思,站在边上有点无聊的张彦威不由主动开口。
“马将军,你给张都指挥使解释解释。”刘承祐头都没有晃一下,抬手示意一旁的马全义。
如今的张彦威,升了一级,正式成为龙栖军都指挥使。
马全义乍闻此吩咐,有点意外,但很快反应过来,略略思吟几许,拱手朝着刘承祐与张彦威:“末将仅抒愚见,若有错漏之处,还望殿下与将军见谅。契丹大军自白马渡河,显然是要走黎阳——安阳这条撤军路线,我军若进据安阳,岂非正当敌路。”
话说到这儿,哪怕以张彦威那并不是灵活的脑子,也连连点头,嘴里说道:“是极,是极。契丹十几万军队,我军还是不去触那个霉头。”
“我军至此,若是耶律德光前来攻打我们,那该怎么办?”突然地,张彦威又问。
“耶律德光既欲撤离,断不会节外生枝!”刘承祐开口了,语气一如既往地平淡:“就算,他遣兵来。军少,我自据之;军多,我等只需背靠山险守御,再不济,撤出相州。时间利我不利敌,拖得久了,我们会让耶律德光感受到比中原更加热情的‘招待’,常年以来,河北军民受到契丹的苦楚可要痛彻多了……”
“这岂不是和此前对付耿崇美差不多?”问言,张彦威这一回反应快了很多。
竖起一根食指,刘承祐淡淡地说:“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主场作战的好处!”
“主场?”张彦威有些纳闷,不过见刘承祐平静的表情,不觉明历,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事实上,我倒真希望,到时候,那耶律德光能够视我军为威胁,率军来攻……”没有解释张彦威的疑惑,刘承祐摸着女墙,感受着土石的冰凉,幽幽然地叹道:“只可惜,孤与将士们,恐怕入不了其眼啊。”
两只眼珠子,此刻变得尤其明亮,连续眨了好几下,方才掩去那“神光”。显然,因有先知之觉,刘承祐又在推演起某种可能的剧情发展了。
“殿下,史将军传信,他已领军,进驻上党!”三人闲聊间,向训顺着梯级跑了上来,向刘承祐禀道。
在得知耶律德光动身归国的消息后,晋阳那边,刘知远这回反应很快,当即命史宏肇率武节全军一万多兵马,先锋南下。
刘承祐东出,史宏肇的任务则是一路向南,只要确认契丹主力军队渡过大河,那就一路打进中原,还复两京。
刘承祐接过书信,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表情间很快泛起一点莫名的神采。仅从文字间,应该是看不出什么东西的,但刘承祐就是能够感受到些许傲意。
“到了就到了!这史都指挥使,难道还想让孤亲自回去一趟,迎接他?”嘴角翘起一道平淡的弧度,刘承祐说道。
此言一落,身边几人面面相觑。刘承祐抽了口气,又摆摆手,对向训道:“替我回信,问候史都指挥使……”
“是!”
大礼
“契丹那边有什么进展?”偏过头,刘承祐看着向训问道。
向训回答得十分简洁:“韩通那边还没有最新情况传来,不过以卑职之见,辽帝御营之渡,就在这一两日间了。”
“比我预计的,要慢上不少啊!”刘承祐嘀咕一句。
向训则主动解释着:“据探子回报,契丹还国之师,鱼龙混杂,财货无数,又有晋阳诸司监寺署官员极其家属。数量极其庞大,又加各类辎需财宝的输送,与其说是契丹人是在撤军,不如说是一场大规模的迁徙。”
“何况,他们还得面对义军的时时袭扰,哪里能够快得起来……”
“嗯……”轻轻地应了声,刘承祐吩咐着:“派人告诉韩通,好生盯着契丹人的动向,一如前令,一日一报。”
顿了顿,刘承祐又补充道:“让他小心!”
感受到刘承祐语气中的些许顾虑,向训不由开口宽慰道:“殿下不必担忧,韩通统兵虽失之灵活,但有杨业辅之,料想无妨。杨业的机敏,您可是知道的……”
“去吧。”
待向训受命而去,刘承祐双手撑着城垣,重重地舒出一口浊气。压力,还是有些大的。
甩了甩头,似乎有清神的效果,刘承祐转向张彦威,直接吩咐道:“传令后续诸军,加快速度,只第一军在此,孤这心里底气就是不足。山道崎岖,让孙立、慕容延钊带人,给我开整修葺路途,减少阻碍。另外,林虑这边,做好迎接准备!”
“是!”刘承祐认真的时候,张彦威也不敢大意,严肃地应命。
言罢,又看着马全义:“情势紧迫,由不得任何放松,这几日,你要多辛苦些了!”
“是!”
稍晚些的时候,刘承祐收到了两则消息,一则好消息,另外一则,也能算得上是好消息。
第一则消息,由一名年轻的信使前来拜谒传递,且,让刘承祐有些惊喜。
“你们可曾听过这罗彦瓌的名号?”狭窄的县衙堂上,刘承祐收起信,疑惑地问左右。
左右皆摇头,表示不知,还是张彦威主动应道:“应该只是个无名之辈,闻我军在此,慕名来投吧。”
“这个无名之辈,却是打算给孤一份大礼!”刘承祐眉色间浮现出一片出奇的雀跃,将信纸传阅下去:“一千多匹战马,实令人眼馋啊!”
刘承祐此言一落,在场几名近臣皆露出惊喜的意外表情,张彦威更是忙不迭地接过书信。
“将来人叫上堂来!”趁这个空档,刘承祐则向侍卫吩咐了一句。
书信来自于一个名叫罗彦瓌的人,其人自称石晋兴顺军指挥使,前番无奈屈身事贼。此次,契丹人北撤,他被派遣带人押送一千多匹缴获的晋军战马去南京(幽州)。此时正巧路过相州,听闻有王师东出,不甘心再受胡虏欺辱,愿以手中战马,尽献河东,以表追随诚意。
“这个罗彦瓌,契丹人能将这么多战马交由他押送,看起来,很得契丹人信任啊……”等待间,刘承祐淡淡然地说了句。
在座的几人,也都迅速地将书信浏览了一遍,既有喜意,又有怀疑之色。
“殿下,不会有诈吧!”听刘承祐这么说,张彦威立刻附和道。
“你怎么看?”刘承祐问郭荣。
郭荣思量了一会儿,却是持另外一种观点:“那倒不尽然,想想河阳的武行德,这罗彦瓌作此决定,也算识时达务晓义。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待问过来人才知。”
没一会儿,那名体型精干的信使被带了上来,望到坐在主位的刘承祐,十分干脆得拜倒行礼:“小人拜见皇子殿下!”
“起身答话!”刘承祐以一种上位者的语气说道。
“谢殿下。”
“将你们罗指挥使此行的情况,与孤讲讲!”
“是!”这小小的信使似乎早有腹稿,不过大概是紧张的缘故,说得有些磕磕绊绊的,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我家将军,是受